设为首页  加入桌面   在线投稿    手机版    安全退出 
星空写作网图标
文学爱好者写作分享平台
首页
生活随笔
情感世界
娱乐天地
学生时代
上班一族
打工生涯
散文诗歌
杂文论文
小说搞笑
英文文章
电器网络
各类范文
会员中心
更多>>
社会写真
近代作家
古代作家
世界名家
近代名作
古代名作
世界名作
著名书画
生活常识
国外风采
警钟长鸣
综合消息
观读随感
写作感悟
健康美食
旅游名胜
古典珍藏
工业农业
商业经贸
靓丽彩妆
首饰工艺
家居穿戴
环保生态
科学法律
军旅情节
写作技巧

论南朝“四声八病”及对唐格律诗的影响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        浏览次数:  次)

  fgximg   fgximg   fgximg   fgximg  

一、引言

格律诗(指五七言绝句和律诗,以下同)起源、发展、兴盛于唐代。在接近三百年的历史长河河中涌现出诗人二千八百七十三人,诗歌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见《全唐诗》),奠定了我国格律诗的基础,成为格律诗的宝库,以致有人说唐诗是我国格律诗的顶峰,其后无诗。当然,这种说法有些夸张。但是,唐格律诗对以后诗词的发展起了深远的影响,是不争的事实。直到今天,格律诗依旧深受我国百姓大众喜爱,学习者层出不穷,上至耄耋老人,夏至青少。格律诗有严格的格律要求,除自身严谨的格律外,后人又增加了很多禁忌,观点不一致,令初学者莫衷一是。现在,争议比较多的观点就是“撞韵”和“挤韵”说。有人说,这一观点最早来自于南朝时代沈约的“四声八病”说。因此我们有必要追根朔源,理清线索,分析一下合理与不合理的条款约束,以便我们更好地继承、学习、发展格律诗。

二、诗歌韵律专著的起源与发展概述

应该说,我国的诗歌发展从《诗经》到《离骚》,以至后来很长时间内还处于自然发展阶段。关于评论诗歌理论的文章很少见。直到南朝齐梁时期才出现专门文学作品评论学者。代表是刘勰和他的《文心雕龙》。全书共10卷,50篇。但是没有诗歌专论。于是,与此同时,出现了《四声切韵》。《四声切韵》是南朝齐永明年间,周颙(y髇g)著所,这部书是关于诗歌创作音律首部著作,论述了古法七音三十六母,首次提出了平上去入四声理论,给诗歌汉字“四声调”奠定了基础。同时,出现了另一位学者,沈约(441~513年),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并撰《四声谱》,将四声的区辨同传统的诗赋音韵知识相结合,规定了一套五言诗创作时应避免的声律上的毛病,这就是后人所记之“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等八种声病。

直到隋朝出现了第二部论述诗歌韵律的书籍《切韵》。这部著作由陆法言著。书成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共5卷,收1.15万字。分193韵: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应该说《切韵》是一部专论诗歌的韵书。中国自古地域广阔,各地语言文字经秦始皇文字书写统一后,文虽“同文”,但各地方言发音各异,南北不通,没有我们今天全国统一发音标准的汉语拼音和普通话。因此,学者推论《切韵》中的韵音起码是折衷了南北的音系(所谓南北音系主要应指同出于洛阳旧音一系的金陵、洛下两支当时的官音。而非今日的南北汉语方言)。《切韵》唐代初年被定为官韵。

《切韵》原书已失传,其所反映的语音系统因《广韵》等增订本而得以完整地流传下来。现存最完整的增订本有两个,一为唐写本王仁昫《刊谬补缺切韵》,一为北宋陈彭年等编的《大宋重修广韵》。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藏有敦煌唐写本切韵残卷三种,是目前所存最古的、与陆法言编撰《切韵》最相近的版本。

到了清代才出现了《平水韵》和《词林正韵》两部韵书,来统一和折衷全国各地方言标准,供诗词爱好者使用。当然,今天普通话和汉语拼音在我国通用了60多年,又出现了《新韵》。今天写格律诗词的人可以任选旧韵(平水韵和词林正韵)或《新韵》。

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到了唐代诗歌创作音律已经有了理论依据,整个唐代诗歌创作音律都是以经过进一步完善的《切韵》为基础发展完善起来的。唐代的格律诗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完善,形成定谱,流传至今。

三、“四声八病”说解析与唐格律比较

如上所述,“四声八病”是针对永明体五言诗歌创作而制定的规则。

(一)“四声韵”奠定了汉语语音四声调的基础

《四声切韵》中的四声,指平、上、去、入四声,对于现在人来说,其调值已无从查考,只能通过韵谱来估略。根据元和韵谱和玉钥匙歌诀中的说法,推断出:平声可能是一个平调,上声是一个升调,去声是一个降调,入声是一个促调。我们今天现代汉语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调定格就是在这一基础上发展而来。唐格律诗采用了这一韵律理论:把平声归纳为“平声”韵,把上声、去声和入声(现代汉语无入声)归纳为仄声韵。四声韵不仅为格律诗的格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汉语语音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功劳在汉语语音发展历史上不可磨灭。

(二)“八病说”的前“四说”的科学性及其对唐格律诗的影响

八病:指作五言诗时,在运用四声方面应该避免的诗病。先研究前“四病”:

1.平头

五言诗的第一、二字不能与第六、七字(下句第一、二字)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平头的毛病。如: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芳时、提壶同是平音字,这就是平头。换句话说,每联两诗句前两个字平仄不能一样,上句开头平平,下句开头也平平,无平仄起伏。如果一样了就叫平头。

唐格律诗严格遵守这一规则,每联中的前两个字必须平仄交错,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

2.上尾

五言诗的第五字(出句最后一字)与第十字(对句最后一字)不能声调相同。不然就犯了上尾的毛病。如乐府中: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草、柳都是上声,犯了上尾的毛病。如古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楼齐不同韵而同音是。换言之,每两个诗句结尾的字不能出现仄仄或平平,应该平仄交错。

如果说,“平头”是研究诗句的开头韵律,“上尾”则是研究诗句的结尾韵律。“上尾”说的提出是科学的,格律诗除了平起平收格式的首联两句都以平平同韵脚收外,其余的都错开了。这是对《八病》的遵循,同时也发展了诗歌韵律。

3.蜂腰

顾名思义是两头大,中间小。这句话的意思指五言诗一句内,第二字与第四字的声调平仄不能相同;每句第二字与第五字不能同是浊音声母而第三字是清音声母,即两个仄声字夹一平声字,现在被叫作“孤平”,不然就犯了蜂腰的毛病。如,《饮马长城窟》一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第二字“从”和第四字“方”都是平声字,平仄没有错开。第二句第二个字“我”和第四个字“鲤”又都是浊音字(仄声字),中间的“双”则是清音(平声字,类似我们现在说的孤平),读起来两头重,中间轻,这就是犯了蜂腰的毛病。

这一理论奠定了格律诗“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声调交错的基础这在格律诗中得到了严格执行。我们都知道“二四六分明”,即格律诗每句第二字、第四字和第六字必须平仄交错;每句第二字与第五字不能同

4.鹤膝

五字句若首尾皆清音,中一字独浊,则两头细中间粗矣。如傅玄诗“徽音冠青云”,以清夹浊者是。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徽音”是平平,“青云”也是平平,而中间的“冠”字是仄声。即出现了“平平仄平平”句式,在五字诗句中就叫作“鹤膝”。

这在唐格律诗谱中无论五言还是七言都回避了,不存在这一现象。

今天,我们应该看到,“平头”、“上尾”“蜂腰”和“鹤膝”四条理论是专门讨论研究诗歌句子平仄规律的,是科学的,为唐格律诗句的抑扬顿挫音乐美的音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唐格律诗句正是科学地继承发展这些理论观点,才创作出格律诗句的格律。

(三)“八病说”后“四说”的过及唐格律诗对其的扬弃

现在,我们继续研究后“四说”:

5.大韵

指五言诗两句之内不能有与韵脚同一韵部的字。如:汉《乐府》: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胡与垆同韵部,则是犯了大韵的毛病。又如阮诗微风照罗袂,明月耀清辉,微辉同韵者亦是。这一说就是我们现代人讲的“挤韵”。

看起来我们的老祖宗写《乐府》时就“大韵”或“挤韵”了,而唐代的诗人没有接受沈约的观点,依旧按照《乐府》的样式去写。所以翻开唐格律诗所谓“大韵”或“挤韵”现象到处都是,不足为奇。可笑的是,今天有人评价格律诗,仍旧大谈“挤韵”。可见缺乏知识了。

6.小韵

五言诗两句各句之间不能有同属一个韵部的字。如: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树与露,连与泉同韵部,则是犯了小韵的毛病。又如: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明、清同韵者亦是。

这一要求读者都能读懂。意思是说,一首诗歌中,除韵脚外的韵母,其他字的韵母也不能出现相同的。这一论述不符合诗歌创作实际。所以,唐格律诗也没有接受。我们今天也没人愿意接受。

7.旁纽

五言诗两句中,不能有相同韵母(声调相同)的字出现,如长梁同韵,长字上声为丈,上句首用丈字,下句首用梁字。例如:丈夫且安坐,梁尘将欲起者是。

这一观点近似于“大韵”和“小韵”,缺乏合理性,所以唐格律诗也没采用。

8.正纽

五言诗两句结尾不能用声母、韵母相同的四声各字。例如,梁简文帝诗:轻霞落暮锦,流火散秋金。锦与金声母韵母相同,只调不同,这就是正纽的毛病。

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撞韵”。这一要求是“大韵”、“小韵”和“旁纽”的翻版,只是要求在句末。唐人写格律诗根本没采纳,所以,翻开唐格律诗,所谓“正纽”或“撞韵”现象随处可见。

从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后四说“大韵、小韵、旁钮、正钮”的提出缺乏科学性,所以唐人写格律诗时没有接受这些观点。我们今天回头赏析唐人格律诗,会经常发现即使著名的诗人诗中也常有这后四种现象,如李白、杜甫、韩愈等。如果你根据沈约“八病”说他们的诗有“诗病”,就缺乏历史知识啦。

四、唐格律诗基本格律简介

唐格律诗分五言七言绝句和五言七言律诗。七言律绝是在五言律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自有自己的格律,在百度网上都可以查到,这里不赘述,仅仅提供五言和七言律绝的四个基本类型,供读者与《四声八病》比较。

(一)五律平仄

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即:

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类型)

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类型)

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类型)

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类型)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二)七律平仄

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仄上加平,平上加仄。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起仄收类型)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起平收类型)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起仄收类型)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起平收类型)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如果仔细分析,《四声八病》中的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四种平仄格律病,在律绝的八个基本类型中都回避了。创作时严格遵守格律是不会出现格律病的。至于大韵、小韵、旁钮、正钮所谓的四种诗病,已经被唐格律诗扬弃,有心的读者可以阅读唐代格律诗考查验证。

四、结束语

我国文学评论家说:南朝永明体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诗歌从原始自然艺术的产物——“古体”诗,开始走向人为艺术的“近体诗”。永明体,也就成为近体诗形成的前奏,成为人为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四声八病”有限观点过于苛刻,缺乏科学依据,所以后人没有接受。

唐格律诗继承了其合理的内核,摆脱了其不合理的束缚,同时由五言律绝发展到七言律绝。不仅如此,而且在律诗中额联和颈联融入汉语对仗的修辞手法,从而使格律诗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的一朵靓丽奇葩,永远芬芳。

现在,我们创作格律诗应该严格遵守格律,不应提出格律以外的要求。不应重新用“四声八病”说不合理的条款来检验格律诗。如果硬抱着“四声八病”说不合理的条款来检验和要求格律诗,显然是理论和行为的倒退,把格律诗重新束缚起来,回到南朝永明时代。

[本文来源:由《星空写作网》整理首发 - http://www.xkxzw.com/webHtml/20161026205353.html ]

文章评价:
优秀
0
0
一般
0
0
喜欢
0
收藏
0
  fgximg   fgximg   fgximg   fgximg  

文章点评 文章点评:   (文章点评需经网站审核后才可以展现。)
当前还没有点评内容。

我来点评:            (文章点评需经网站审核后才可以展现。)
  提交点评            投诉非首发_重奖     我已阅读此文章     我要发布文章   

  文章分享到:
0

会员登录 注册成为会员
韩都衣舍旗舰店
首  页 | 会员登陆 | 关于本站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发布信息 | 我要投稿 | 友情链接 | 建议意见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2013-2020  星空写作网(www.xkx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并保留所有权利。
本网所载文章作品其旨意不代表本网,著作权归原作者,如有涉抄袭侵权的,请告知我们立作删除;要转载本网文章作品请在转载文章开头或结尾处加注本网文章链接。
欢迎文学爱好者来本站发表您的作品,分享您的心情,同时通过在本网写作与阅读可以获得一份额外的收入。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信部网站备案ICP证号:湘ICP备15001934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