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北国的小兴安岭阔叶林已是万木萧条,但几簇枝头数点红豆仍迎风傲雪,格外醒目。虽叫不准这些生长着红豆植物的名子,但知道小兴安岭象药鸡豆、鸡树条、五味子、野蔷薇等灌木都生长着象红豆一样的果实,也有人称之北国红豆。提起红豆想起唐代王维的诗作《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相思》通俗易懂,脍炙人口。也许从此红豆代表相思,为众所周之。
其实红豆本名叫相思子。北宋《古今诗话》说:“相思子圆而红。昔有人殁于边,其妻思之,哭于树下而卒,因以名之。”历代文人的诗词作品凡提及红豆,多表达相思之意。唐代诗人温庭筠的《杨柳枝》:“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玲珑剔透的游戏骰子上刻有红豆图案,用这种方式表达思念不知对方知道不知道。诗人用双关修辞手法表现一位妙龄女子对深爱郎君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宋代著名词人晏几道《浣溪沙》词中的:“绿窗红豆忆前欢”,则描写女子看到窗外绿叶红豆,触景生情,想起与夫君的恩爱场景,倍增思念之情。宋代诗人黄庭坚在《忆帝京》词中,宋代词人秦观在《御街行》词里,分别出现了这样的词句:“银烛生花如红豆”。怅惘的女子用忧郁的目光,呆呆地望着一盏别致的孤灯,火花象红豆一样闪烁着不尽的思念。同代的两位文学大家,在不同的作品里出现同样的句子,表达同样凄美的思念主题,可谓不谋而合,实属罕见。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红豆词》中感叹:“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南方无可奈何的深秋已经到来,抚摸着手中的一把红豆,诗人扪心自问,是谁把这相思之愁寄托在这没有思想的红豆之上。
在中国文学史上,红豆除多用来表达男女相思和远方的爱情之外,还有一种象征意义就是表达故国之思,故乡之情。较为典型的就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秋兴八首》:“红豆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也有版本把“红豆”亦作“香稻”,其实作红豆更能表现诗人在他乡思念故国之情,且红与碧形成深刻对比,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诗人用鹦鹉喜欢啄食田园的粒粒红豆,凤凰喜欢栖息在碧绿的梧桐树上,来表达诗人眷恋故国家园的真挚情感。宋代黄庭坚的《还家呈伯氏》中有这样的诗句:“去日樱桃初破花,归来著子如红豆。”诗人描写离家时樱桃花刚刚含苞,而归来时樱桃果实犹如红豆,诗人初春离家金秋归,时间虽不长但思乡情切,溢于言表。
已是初冬万木萧,犹有红豆俏。北国小兴安岭的红豆迟迟不愿离开枝头,深深地表达着对夏天的眷恋,对春天思念。
[本文来源:由《星空写作网》整理首发 - http://www.xkxzw.com/webHtml/20220727104714.html ]
文章评价: | 优秀 0 |
好 0 |
一般 0 |
差 0 |
||||
喜欢 0 |
收藏 0 |
|||||||
仲伟玉散文:母亲 | 文/仲伟玉 | 田小慧散文母亲 | 文/田小慧 | |
失落的母亲节 | 文/秦文芳 | 王铜生诗歌:危岩劲松 | 文/王铜生 | |
郑德成:荷前听雨 | 文/郑德成 | 心绿(外一章) | 文/江东53 | |
河边垂钓(外一章) | 文/江东53 | 成仙词 | 文/潏川戴月行 | |
度日难 | 文/潏川戴月行 | 地火 | 文/潏川戴月行 | |
请输入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