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承认自己不爱看书,却认为我是一个爱读书的人。想不到的是我日常装模装样捧着书本看的样子竟给二十多年相濡如沫的妻子造成如此错觉。
自从踏上社会谋生我便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爱读书的人。因为那时,社会崇尚读书,以读书为荣,征婚的相亲的年青男子不是炫耀自己有房有车,而是标榜自己是文学爱好者吸引对方。初中毕业,我就背起行囊到城区市啤酒厂打工。闲暇时间,最喜欢逛的地方是书店。可是那时月薪才一百多块,书店中的新书往往买不起,于是就到旧书摊淘旧书。我就是在旧书摊买到的文学期刊《收获》、《花城》中分别读到路遥的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第一部)。这两篇小说,令我感受颇深,是她们陪伴并抚慰自己初次外出艰辛的打工路。
此后,虽然曾两次再走进校园学习,可是仍然改变不了奔波的打工之命。社会在发展,虽然工薪随之有所提高,却永远赶不上物价的涨幅,亦赶不上书价的飞涨。即使掏20块钱在城区书城办理了一张会员卡,买书可以打九折,可是每当在书店看到新书的高昂定价,就感囊中羞涩,只能抚而止手。此时,街头巷尾的旧书摊好像也绝了迹,偶尔会发现街中有以称斤量两出卖图书的书摊,书是比书店里的便宜不少,就掏钱买了几本。
有时曾感叹,爱读书的人买不起书,买得起书的人不爱读书。可是,买不起书的人更要读书。人在困境,需要从书中吸取精神养料支撑艰辛的人生之路。清代文人袁牧在《黄生借书说》中还认为书非借不能读。既然经济条件不许可买书,而曲折的人生之路又需要携书相伴,只能走上借书阅读之路。于是,在某一天,走进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办了一张借书卡,每次限借三本书,限期一个月。大概过了六、七年,发现到市图书馆借书的路径乘车更便捷,于是在那里又办了一张借书卡,每次能借五本书,续借后有2个月限期。
书是容易借到手了,可是发现自己并不是那么喜欢读书。每次借回来的几本书,最多只能读了一、两本,甚至有时才读其中一本书的几十页就到期就还回书了。近年来,乐此不疲地借书和还书,每两个月往返家与市图书馆各一次,每次路程有五十公里,还要换乘一趟市内公交车。可是,在近十年的借书生涯中,借之甚多,读之甚少。有时扪心自问,难道自己借书完全是为了读书吗?好像不完全是,如果我只是为了单纯读书,现在网络如此发达,完全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中阅读更加便捷。有一次到图书馆借书中,徜徉其中,望着书架上满目层层叠叠的书本的时候,突然心中涌起一种异样感觉,这是生活中一件同挣钱谋生意义完全不一样的事儿,是在谋取三餐之外一种精神追求,基于物质又超然于物质,如拂去心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世尘俗埃,让人活得有清新淡泊之气。
[本文来源:由《星空写作网》整理首发 - http://www.xkxzw.com/webHtml/20240310114516.html ]
文章评价: | 优秀 0 |
好 0 |
一般 0 |
差 0 |
||||
喜欢 0 |
收藏 0 |
|||||||
请输入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