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十余年前在省府广州就读省教育学院时,曾有一位姓曾的同学说:“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除了懂几个之乎者也,实没有什么优势,不熟文言文,就不敢说自己是汉语言文学毕业的。”我心亦以为然。这位同学原是学习体育专业的,在一所中学当体育老师,继续进修就转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十年过去了,从同学群中得知他已成为一所乡村中学的校长,不知道他是否还在坚持阅读学习古文。而我,已远离了三尺讲台,仍热爱古文,每天在忙于生计之余,手执古文卷,或默念或朗诵,享受其之美,自得其乐。
朱颜逐年衰,华发随岁来。至今年纪已一大把,但身却无一长技,也唯有古文给我带来一点专业自信,多了一点人生乐趣。在单位,我的公文写作不如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办公室黄主任句顺文通,做会议记录比不上来单位见习生——园林设计专业本科生小吴(自己的外甥女)记得详实清楚,玩计算机亦不如新进入的计算机专业的大专生小唐,开小车更是比不上单位司机小尤技术娴熟。惟古文之功力,众人皆不如我也。
在这个快餐文化大肆流行的时代,在一些人的眼里,古文或许如鲁迅先生笔下的口里念叨着“君子固穷”的文人孔乙己的长衫,在各种时髦鲜丽的服饰中显得又旧又脏又破,是不合时宜的老古董了,该抛弃了。现在抱着古文书既发不了财又成不了名,实在行世无补,富贵无望,不如炒股买币唱歌扭屁股来财快出名高。奈何这些自己玩不来,偏对古文情有独钟,觉得自己懂得一点古文,才觉有点像文化人,才有了一点点专业的自信,找到一点存在感。有时,我在家里摇头晃脑大声朗读《论语》:“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君子不器……”妻子在旁边嚷道:“你这人疯了,这么老了还在读书!”此妇人之见也,遂不理之。尔后喟然叹曰:“妻不知我也!亦不知古文之妙用矣。夫古文者,默念之可育华气、提自信、安灵魂、抚心灵;常诵之可强筋骨、防痴呆,治失语、美肤容、富人生,添寿年。古文善哉美哉,其妙用无穷。
近二十年来,国学热持续升温,一浪高过一浪,中华民族文化深入人心,学之者爱之者乐之者遍布国内大江南北甚至世界各地。古文承载着国学精髓,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通过古文载体得以流传。近日,读到章太炎先生名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吾闻处竞争之世,徒持国学固不足以立国矣。吾未闻国学不兴而国能自立者也矣。而吾未闻国学先亡而国仍立之者也。故今日国学之无人兴趣,即将影响于国家之存灭。”可见,从大的方面来说,国学是民族之灵魂,立国之根基。从小的方面来说,国学是个人为人处世之良方。在这个浮躁喧嚣时代中追名逐利的现代人,心灵荒芜、思想贫瘠、灵魂受伤,如断线的风筝、无根的浮萍,需要在国学中寻到自己的文化之根,让受伤的灵魂在安宁的精神家园中栖息得以痊愈。
古文是一座宝藏,里面珍藏着无数蒙着岁月尘埃的珠宝,拂去灰尘会发现其光芒万丈,瑰丽无比。她以其独特的魅力焕发出无比强大的生命力,滋养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正如习总所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温故而知新,学古文非落伍于时代潮流也,乃是寻根溯源再创辉煌之旅矣。在家寝室的床头柜上,常放一本《论语通译》,以便睡前阅之助我入眠做好梦;在单位宿舍,桌子上亦放一本朱振家先生主编《古代汉语》(上册),早上起床朗读其中一两篇古文开胃后就餐,精神抖擞走上一天的工作岗位。
古文如酒,醇香弥久,流芳岁月;古文如茶,初啜之艰涩,细细品味,甘冽清甜,满嘴留香,滋润心灵。
古文,美哉善哉!爱你如初,余生都与你相伴。
[本文来源:由《星空写作网》整理首发 - http://www.xkxzw.com/webHtml/20210626095353.html ]
文章评价: | 优秀 0 |
好 0 |
一般 0 |
差 0 |
||||
喜欢 0 |
收藏 0 |
|||||||
有一个计划 | 文/梁文义 | 缺憾才是人生的本质——读 | 文/梁文义 | |
我们浪漫永存 | 文/aihaozh | 雨后是彩虹 | 文/aihaozh | |
难忘我那初恋的恋人 | 文/aihaozh | 爷孙 | 文/北侨先生 | |
写在儿子高考的第一天 | 文/梁文义 | 感怀万千,在心的永恒与短 | 文/OK庞风雨 | |
姐不是个传说 | 文/实感真言 | 在心的永恒与短暂中感怀( | 文/OK庞风雨 | |
请输入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