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唐诗和宋词,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类:一类为写实作品,另一类为虚构作品,第三类为写实和虚构相结合作品。
一、写实作品
大量的唐诗宋词都是写实作品。写实作品虽然不乏比兴和夸张等传统写作手法,但不允许虚构或杜撰物象。作者根据客观的周围环境用自己的视觉逻辑和判断逻辑去思维,去描景写情。这类作品的题材广泛,从田园山水、乡土离别、忧国忧民、闺怨,到述志、喻理、警世等无所不及。所以,这类作品经后人考证,人物、景物和事件都有据可证,可查。
例如,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这首七律是作者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龙颜,差点被定为死罪,后经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之作。诗中的人物、地点、事件都有据可查。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再如,宋代著名词人李清照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这是李清照写的一首著名倾诉相思、别愁之苦的词。是写给新婚未久即离家外出的丈夫赵明诚的,她诉说了自己独居生活的孤独寂寞,急切思念丈夫早日归来的心情。作者在词中以女性特有的敏感捕捉稍纵即逝的真切感受,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思想感情,以素淡的语言表现出具体的为人理解、耐人寻味的东西。上片词中的“玉簟(竹席、罗裳(长裙)、兰舟(画舫)等景物”都是真实的,有据可查。下篇抒情,借景抒发对新婚燕尔离别丈夫的思念,有景可依,有感而发,真实可信,感人。
二、虚构作品
唐诗宋词中也有一部分作品是虚构的。虚构的作品主要用于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玩味、赏玩。这类作品多追求立意奇特、构思优美、物象绚丽、语句华丽工整、意境感人。靠写实不能达到目的,于是就采用虚构手法。就文学创作而言,没有虚构,就没有文学作品。唐诗宋词也是文学作品之一,当然也有虚构。
例如,唐代诗圣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首绝句是在他的家乡成都草堂所作。由两个对仗工整的句子组成四个美丽的画面,犹如四副三水国画,成为千古名句。据后来的诗评家解释:西岭指岷山。千秋雪指岷山终年不化的积雪。东吴万里船指从长江逆流而上,来自现在江浙的船。今天,我们知道,岷山在四川和甘肃的交界处,距离草堂一百多公里。长江不流经城都,距离城都草堂也数百里之遥,中间有无数重山峻岭。作者怎么会看到岷山“千秋雪”和“长江东吴船”呢?就是用高倍望远镜也未必看得清楚,更何况那时望远镜还没发明出来。诗评家显然是没明白作者用的是虚构笔法,牵强附会,不能自圆其说。其实,这是作者典型的虚构作品。四副图画完全是根据作者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有机组合起来的,虚拟的情境真实可信:作者的视觉线索是由近景“黄鹂翠柳”,到远景“白露青天”;再由远景“西岭雪”回到近景门前“东吴万里船”。虚构的真是以假乱真,迷惑了千百年来的诗词爱好者和评论家。
再看宋代著名词人贺铸的《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楼角初销一缕霞。淡黄杨柳暗栖鸦。玉人和月摘梅花。
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这首词写一位纯静高洁、貌美如玉的年轻女子从傍晚到夜间的一些活动,充满了词人倾慕和爱恋的情感。上片写户外,前两句专力写景。构思奇巧,描景状物奇特。“美人和月摘梅花”的创意把幽香和优美巧妙结合。下片写人的细微面貌、动作和心里活动(垂窗纱,怕风寒)。诗评家说,这如花似玉的佳人,披着银白似水的月光,采摘“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梅花,月、花、人三美相映,意境灵动,画面幽洁,令人拍案叫绝。这类词不言而喻,是虚构的。一般都由男词人写出,词中的物象美和意境美全部依据男人的审美观来打造、组织、安排、刻画,超凡脱俗,现实中是很少见的,所以能打动达官贵人和历代文人墨客的眼球。贺铸是北宋词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是唐贺知章后裔。其生活和思想奢靡之态可想而知。
三、半实半虚作品
用笔半实半虚创作也是唐诗宋词写作手法一大特色。这类作品大多以记实为主,其间或为了诗词结构韵律和意境需要,或为了物象对称美,或为了强化主题思想,就用虚构笔法。
例如,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绝句。粗看起来,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洁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这首诗大约作于作者谪居永州时期。诗的前两句是对雪后场景的真是描写:鸟飞绝,人踪灭。后两句则是虚构,刻画出“孤舟蓑笠翁”的形象,寓意为作者“清高脱俗、兀傲不群”,借以抒发作者的个性特征。
再如,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这是辛弃疾中年时代经过江西上饶黄沙岭道时写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时间是夏末秋初的傍晚,夏季稻即将成熟的季节。词中的景物是人们熟悉的月、鸟、蝉、蛙、星、雨、店、桥,诗人却把这形象巧妙的组织起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恬静的美。
然而,当我们仔细研究起来,就会发现有许多景物是虚构的:“明月惊鹊”,意思是说月光很明亮,惊醒了熟睡中的喜鹊,这是一种夸张手法,月亮是不会惊醒喜鹊的。这句显然是受到唐代诗人王维“月明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的启发影响。“半夜鸣蝉”显然是作者为了和上文“惊鹊”格律和物象对称虚构出来的。因为蝉是白天活动鸣叫,夜间休眠昆虫,夜间不叫。他听到的叫声可能是蟋蟀或其它夜鸣昆虫。再如“蛙鸣”,夏末秋初的“蛙鸣”是雨蛙和其它昆虫的和鸣,叫声很吵闹。不是青蛙之鸣。因为青蛙夏初从地里钻出后,雄性开始名叫,是为了求偶,交配后,就不叫了,夏秋期间早已进入田间捕捉害虫做作为食物,积累脂肪,以便冬眠。不料,辛弃疾的这首名词问世后,许多诗人都认为所写物象是真实的,纷纷写起“半夜听蝉”和“半夜蛙鸣”,附和风雅。这就是因为没弄明白辛词的虚构和写实之故,而东施效颦,笑话百出。
五结语
研究唐诗宋词写实和虚构笔法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欣赏唐诗宋词的能力,知道什么样的作品是写实,什么样的作品是虚构,什么样的作品是写实和虚构相结合,从而不被某些物象和意境所迷惑,做出错误判断。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唐诗宋词爱好者的写作水平。在创作唐诗宋词时,除了写实外,学会合理地运用虚构,使我们的作品更出色迷人。当然,虚构是依据生活逻辑,透过想象创造出现实生活中不存在,但又合情合理的事物。虚构是真实生活的高度提炼,愈贴近真实就愈奇妙,也就愈能使读者喜欢。虚构不是凭空杜撰,如果虚构的东西不符合生活的实际,就是胡编乱造,贻笑大方。
[本文来源:由《星空写作网》整理首发 - http://www.xkxzw.com/webHtml/20161008215919.html ]
文章评价: | 优秀 0 |
好 0 |
一般 0 |
差 0 |
||||
喜欢 0 |
收藏 0 |
|||||||
浅谈小学英语活力课堂的创 | 文/奋斗的蜗牛 | 珍惜 | 文/sweet的爱 | |
写作积累“两多” | 文/中隐者 | 第一次加入星空写作网 | 文/美丽天使 | |
谈格律诗对仗句中的四种音 | 文/昆仑lsm | 音律之海 | 文/人生如歌 | |
请输入验证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