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藏语意为“音律之海”,生于康熙二十二年,十四岁时梯度入布达拉宫为黄教领袖,十年后,为西藏政教斗争殃及,被清廷废黜,解送北上,道经青海今纳木错湖时中夜循去,不知所终。给人们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可到底,他还是没有作出最终的选择。所以,仓央嘉措没能成为佛,他只成为了一个人。在历史上所有的喇嘛里,他是一位才华出众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热情奔放的情歌,用情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理解。他的《情歌》诗集,词句优美,朴实生动,在民间广为流传歌颂。其中《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据说有几个版本)也是我最喜欢的一首。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那一天,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
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
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只是,
就在那一夜,
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
舍弃了轮回,
只为,
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这是仓央嘉措爱情诗歌里最广为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纯粹、温婉、净美,通俗易懂,自然流畅。读完之后,让人感到那么忧伤、那么悲切、那么深情,是一首经典之作。这首诗的每段开始,以时间的顺序“一天——月——年——世”而言,巧妙与自然结合,随着时间的渐进,作者对“哭泣的玫瑰”思念逐渐增加:“听见你颂经的真言、触摸你的指尖、贴着你的温暖、期待与你相见”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她的思念之深,用情之真,在时光的感慨中体味着爱情的渐淡、渐远……对爱情有着怎样的向往和期盼!
作者在经殿燃香、转经、磕长头、拜佛塔,给读者的感觉似乎是在诵佛,从中感受到的是作者对佛的虔诚。直到“只是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时,我才真正发现,诗中所写的“佛”,就是作者心中的她。作者所做的这一切,实际上就是为“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而做,这里的“她”就是菩萨的化身,她是美丽、圣洁的,不能不让人产生无限遐想。
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作者在诗的最后两句,写出心中真正的感伤:“就在那一夜,我忘却了所有,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可以想象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对作者是何等的钟情,又是何等的无奈和哀伤。无情的岁月和等待,将这位美丽、圣洁、虔诚的“玫瑰”,改变得早已失去了昔日的风采,她的遭遇以及她内心经历过多少不为人知的痛苦与煎熬!看到这里,不禁让人心头涌上一种无限的凄凉,一个美丽的女人,无法去爱自己想爱的人。而一个孤独的活佛,正如他在一首诗里写的:若“接受了她的爱,我却牺牲了佛缘。若毅然入山修行,又违背了她的心愿”,其矛盾心理使他不得不放弃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更是让他无法左右自己的人生,不能够像常人一样拥有自己的爱情,不能不算是一种人间悲哀!
[文章来源:星空写作网 - http://www.xkxzw.com/webHtml/20160814171423.html ]
文章评价: | 优秀 0 |
好 0 |
一般 0 |
差 0 |
||||
喜欢 0 |
收藏 0 |
|||||||
浅谈小学英语活力课堂的创 | 文/奋斗的蜗牛 | 珍惜 | 文/sweet的爱 | |
写作积累“两多” | 文/中隐者 | 第一次加入星空写作网 | 文/美丽天使 | |
谈格律诗对仗句中的四种音 | 文/昆仑lsm | 谈唐诗宋词的写实与虚构 | 文/昆仑lsm | |
谈宋词的种类、特点与创作 | 文/昆仑lsm | 闭门造诗假,实践觅诗真 | 文/昆仑lsm | |
请输入验证码: |
|